介质损耗测试仪是用于测量高压电力设备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值(tgδ)及电容量(Cx)的高精度仪器,广泛应用于发电厂、变电站、实验室及工业现场,是评估绝缘材料性能、检测设备缺陷的核心工具。
该仪器通过测量电介质在交流电场下的能量损耗(即介质损耗),反映绝缘材料的劣化程度。当电介质施加交流电压时,电压与电流间存在相位差,其余角δ称为介质损耗角,tgδ值直接衡量损耗大小。仪器采用标准回路(内置高稳定度标准电容器)与被试回路(被测设备)对比测量,通过矢量运算得出试品的电容值和介质损耗值。
一、测试前准备
设备断电与接地
确认被试设备(如变压器、电容器)已完q断电,并断开所有一次、二次连接。
对被试设备进行充分放电(使用专用放电棒),并可靠接地。
在操作电源开关处挂“禁止合闸,有人工作”警示牌。
环境检查
确认环境温度、湿度适宜(一般温度5~40°C,湿度<80%),记录温湿度。
避免在雷雨、大风、雾天等恶劣天气下进行户外测试。
仪器检查
检查测试仪外观无破损,电源线、高压线、测量线、接地线完好。
接通测试仪电源,开机预热(通常3~5分钟),检查仪器自检是否正常。
被试品表面清洁
用干燥、清洁的布擦拭被试品表面(如套管、绝缘子),去除灰尘、油污,减少表面泄漏影响。
必要时使用屏蔽环(Guard Ring)以消除表面泄漏电流。
二、接线方式选择与连接
根据被试品类型和测试目的选择接线方式。常见三种模式:
1.正接线法(Normal Mode)
适用:被试品一端可对地绝缘(如变压器绕组对地、电容器)。
接线:
高压输出线→接被试品高压端。
测量线(Cx)→接被试品低压端或屏蔽端。
接地线→接仪器接地端,并可靠连接到变电站接地网。
特点:抗干扰能力强,精度高,推荐优先使用。
2.反接线法(Reverse Mode)
适用:被试品一端已固定接地,无法断开(如GIS设备、某些互感器)。
接线:
高压输出线→接被试品高压端。
接地线→接被试品接地端。
测量线(Cx)→悬空不接(仪器内部切换)。
特点:测试回路对地电容大,抗干扰能力较弱,需注意电磁环境。
3.不接地模式(Ungrounded Mode)
适用:被试品完q悬浮(两端均不接地)。
接线:
高压输出线→接一端。
测量线(Cx)→接另一端。
接地线→可接仪器接地或悬空。
应用较少,需特别注意安全。
三、仪器设置与参数输入
选择测试模式
在仪器菜单中选择“介损测试”或“Auto Insulation Test”。
选择接线方式
选择“正接线”、“反接线”或“不接地”。
设置测试电压
根据规程设置试验电压(如10kV、5kV、2kV)。例如:
变压器绕组:通常用10kV。
套管:按设备额定电压选择。
设置电压升/降方式(自动或手动)。
输入被试品信息(可选)
输入设备编号、名称、额定电压、温度等,便于数据管理。
开启抗干扰功能(如有)
开启“自动干扰抑制”或“变频测量”功能,减少现场电磁干扰。
四、开始测试
人员撤离
确认所有人员已撤离高压区域,设置安全围栏。
启动测试
按下仪器“开始”或“升压”按钮。
仪器自动升压至设定值,保持稳定。
数据采集
仪器自动测量并显示:
电容值(Cx):单位pF或nF。
介质损耗角正切值(tanδ):以百分比(%)或小数表示。
有时还包括kV、mA、频率等。
测试时间通常为30秒~2分钟,待数据稳定后记录。
五、测试结束与放电
自动降压
测试完成后,仪器自动降压至零。
关闭高压
确认电压降为零后,关闭高压输出。
放电
使用专用放电棒,先接接地端,再接触被试品高压端,进行充分放电(至少1分钟)。
对大电容设备(如长电缆、电容器组),放电时间应更长。
拆除接线
先拆除高压线和测量线,最后拆除接地线。
整理仪器线缆,关闭电源。
六、数据记录与分析
记录数据
将Cx、tanδ、测试电压、环境温湿度、设备信息记录在试验报告中。
结果判断
对照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》(如DL/T 596)中的标准值进行判断。
例如:
20°C时,变压器绕组tanδ≤0.8%(35kV以上)。
tanδ随温度升高而增加,需进行温度换算比较。
与历史数据或同类设备数据进行比较,判断是否异常。
生成报告
打印或导出测试报告,存档备查。
